科室园地
抽血、输液后,扎针处为何会出现一片淤青?不妨了解下
老年医学二科
血液之于人体,就像是钢铁混凝土之于房屋。血液状况可以反映出身体的健康状况,这也是为什么做检查要先抽血,查血常规。抽完血,有些人会发现扎针处出现一片淤青,这是怎么回事?
01抽血、输液后,扎针处为何会出现一片淤青?
其实,这个和护士的技术没什么关系,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扎针后按压的位置、方式、手法等部队,导致扎针后出现淤青。先和大家简单说说护士是如何下针的,一般都是倾斜着下针,针管会透过皮肤扎到血管处,从而采血或者输液,所以说出了皮肤表面的一个针眼,肌肤底层的血管也有一个针眼。
02抽血后的常见错误做法
拔针后压迫时间过短:有些患者因为不太了解按压方法,或因为较性急,在输液、抽血后,往往按压时间过短,看到皮肤表面不出血就不再按压。
实际上,输液后或抽血后,血管上的注射点仍会出血,为防止出血应局部按压至少5分钟,而凝血功能不全或者口服阿司匹林类药物的患者应适当再延长按压时间。
位置不当或面积过小:静脉注射时,针头刺入皮肤后会再进针一段距离后刺入血管;拔针后,很多人会只压迫皮肤,而忽略了对血管壁穿刺点的压迫,导致血管穿刺点在组织出血引起皮下淤青。
因此,拔针后对穿刺点的按压面积要足够,常用的方法有拇指按压法、三指按压法等,按压面积要大,以保证皮肤和血管的穿刺点都能被按压。
按压力度不当及按揉:按压力度过轻可导致穿刺点压迫不完全,不能达到有效止血;按压过重,引起局部毛细血管破裂而产生瘀血。
另外有部分人会用棉签边按边揉,认为这样可以减轻局部疼痛感,其实这样都不利于血管的止血,导致局部淤青。
正确的做法是只按不揉,力度均匀适中。
错误选择曲肘按压法:屈肘按压会增加额外压力,并使皮肤穿刺点与血管穿刺点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按压点随皮肤移动而远离穿刺点,血管穿刺点未能有效受压而发生渗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