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版 标准版

科室园地

马桶上的告别——谨防老年人便秘猝死

字号:

李蓉

大家还记得著名的“一号事件”吗。2006年12月20日上午9点,著名相声演员马季先生在位于北京昌平天通苑五区的家中突发心肌梗塞去世,享年72岁。曾经给亿万观众带来无尽欢笑的一代艺术大师突然辞世,令人感到无比震惊和痛惜。据参与抢救的北京999急救中心专家介绍,马季先生是坐在马桶上发生的意外,死因很可能是排便用力导致的心脏猝死。

便秘就像是一个随时可能爆炸的炸弹,它让拉屎演变成一个非常危险的运动项目,尤其是对有心脏方面疾病的老年人而言。马桶上发生的心梗、猝死等意外可谓屡见不鲜,甚至有人将其形象地称为“危险的1号事件”(上厕所俗称上“1号”)。

在正常情况下,健康人应保持每日1—2次大便,以利于将食物糟粕排出体外,保持肠道菌群的平衡状态。如果2—3天,甚至4—5天才能排一次大便,或者大便干结很难排泄,都称为便秘。中老年人习惯性便秘会使血压升高,大便干结引起排便困难可造成腹腔压力升高。临床上,这样的病人不在少数,便秘对正常人来说可能小事一桩,但对高血压、冠心病人来说,便秘是十分危险的。

便秘与心血管的关系

便秘患者在排便时,蹲厕所的时间过长,排便需要非常用力,引起腹压升高,血压也随之升高;同时心率加快,导致心肌的耗氧量增加,心肌因而发生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甚至发展为心肌梗死。便秘患者大便时还常会用力屏气,挤压内脏,引起心脏破裂、大血管出现夹层动脉瘤或破裂等,同样有生命危险。对心脏病人来说,便秘是引发急性心梗的危险因素之一。患者在用力排便时,血管压力增加、血流速度加快,容易将附着在血管壁上的斑块冲进血流,堵塞血管,引发急性心梗,甚至猝死。

缓解便秘的措施

1、养成定时规律排便:一般在晨起或用餐之后最易排便,选择适合自己的排便时间,有规律的蹲厕所。不管有无便意,或者能不能排出,长期坚持便可形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

2、调整饮食结构:平时多吃些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粗制面粉、糙米、玉米、芹菜、韭菜、菠菜和水果等,以增加膳食纤维,刺激肠道蠕动。芝麻和核桃仁有润肠作用,也可适当多吃。

3、多喝水:每天早晨空腹时最好能饮一杯温开水或蜂蜜水,以增加肠道蠕动,促进排便。日常也应该多喝水,不要等口渴时才喝水。

4、适当运动: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尤其是腹肌锻炼,以增强腹部肌肉的力量和促进肠蠕动,提高排便能力。不适合剧烈运动的老人,可以自己做腹部按摩,由右上腹向左下腹轻轻推按,以促进肠道蠕动。

老年人如厕的安全提示

另外卫生间是我们老年人发生意外的高危地区,所以上厕所的时候一定要当心,不能复生一些意外。那么老人如果想要安全如厕,应该要注意哪些?

1、选择坐式马桶并安装扶手

多数老人关节不好,常会造成下蹲困难,因此坐式马桶更安全,可以减小腿部压力,避免出现摔倒和心血管意外事件。对于有明显肢体障碍的老人,家人还可以考虑在马桶周围安装把手,方便老人起坐。

2、蹲起动作要慢

晨起排便时,叮嘱老人动作一定要慢,慢慢蹲下去、站起来。因为清晨老人的心率相对较快,血压也较高,心脏排血量增加,血液黏度增强,此时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是其他时段的3~4倍。排便后起身也要慢一点,缓缓站起。尤其一些体位性低血压患者,蹲坐时,由于下肢弯曲会影响下肢静脉的回流,使回心血量减少,突然站起易引起大脑的短暂性供血不足,而导致眼前发黑,甚至晕倒。

3、排便不要太用力

老人用力排便时,会导致腹压、血压升高,此时心脏的负担也会加大。因此,一定要告诉老人排便的时候,千万不要太用力,如果有便秘症状,应多吃富含纤维的果蔬,或在医生指导下,如厕前使用润肠药物。

4、厕所门别紧锁

急救中心统计发现,常有老人如厕发生意外,但因门锁紧闭,需要长时间才能破门而入。因此,老人如厕尽量不要插门或者上锁。

5、卫生间配有防滑垫。

家中如果有老人,装修时就应该注意,卫生间的摆设应尽量简单,让地面上少些牵绊和阻挡。卫生间装有淋浴的,应配有防滑垫,洗完澡要及时将卫生间的地板擦干,以免老人如厕时滑倒。卫生间的设计可以采取干湿分离,最好使用防滑拖鞋。